柏拉圖形而上學觀點是
假設有除了我們這個世界,還有另一個領域的存在
在另一個世界中有些東西是完美的,它們不會改變
他們的區別是
我們這個世界是不斷改變的,在柏拉圖理念中來回搖擺
相比之下,心靈反而能夠認知到柏拉圖理念
它們不會改變,它們是永恆的,這就是柏拉圖式的理念結構。
假設柏拉圖是對的
柏拉圖理念是我們的靈魂可以去認知柏拉圖理念(了解真正的完美,正義...)
而這些思考被身體的一些需求打亂了(食物、性...)
但是如果我們能夠擺脫身體的束縛,這樣心靈和靈魂就可以更好的專注於那些理念
如果你能夠常這樣做,那麼當你死去,心靈與肉體分離,心靈就可以前往那個柏拉圖的極樂世界
與先賢、聖人、神,一起思考那些理念。
所以目標-柏拉圖說
你的目標應該是活著時練習把心靈從身體分離出來
因此蘇格拉底在面對死亡時並不哀傷反而很高興
他很高興這最後的分離終於要發生了,這樣他就可以去天堂了。
柏拉圖藉由斐多篇給我們的這4、5個論點,讓人相信靈魂是不朽的
柏拉圖說心靈可以認知理念,但它必須先從肉體中解脫出來。
真正的準備好的哲學家(將肉體的干擾降到最低,讓靈魂思考)
將會歡迎死亡的到來,那時他會真正地、最終地從自己的肉體中解脫出來
那如果當肉體死亡後靈魂隨之被摧毀呢?
於是蘇格拉底的朋友們就問他,如何才能使我們確信靈魂會在肉體的消亡中倖存,並且是真正永生的呢?
第一個論證
前提一、理念或者型相是永恆的、非現實的
(真正的正義,完美的正圓,都是只有唯一,且我們永遠不可能再現實遇見)
就像是二加一現在等於三並將永遠等於三,數字「三」是永恆的
但我們不會再街上走一走就遇見三
前提二、永恆和非現實的事物只能被永恆和非現實的事物所認知
(非現實的靈魂可以感知)
二條前提下
結論,能認知理念或者型相的事物必須是永恆或非現實的。
因此靈魂不會消亡,永恆存在
反論
目前並沒有很好的理由來相信前提二
前提二使用了第一個觀點『同類互知』同類的事物才能互相認知
但實際上是錯誤的
難道醫生研究屍體,認知並研究掌握關於屍體的知識,根據同類互知
醫師是屍體? 這麼說肯定不對
但嚴格來說這並不能證明前提二是完全錯的,搞不好
非現實的東西只能被非現實的東西所理解是個特例
但至少可以讓我們了解
為什麼我們要相信前提二?
柏拉圖本身可能已經認知到這個觀點站不住腳
前提二第二個觀點稱為「循環觀點」
一樣物體由不同的零件組成,在組成之前零件已經存在
當物體有一天會不再存在了,但它的零件卻依然存在
靈魂是組成我們的部件之一
它幫助構建了我們,它構建了我們
是組成我們的部件之一,如果循環觀點是正確的
那麼我們有理由相信,靈魂會在我們消亡之後繼續存在
反論
我的心臟是我身體的一部份,然而它並不是先於我的存在
它的出現是伴隨著我身體的出現而產生的,在我死後它就不存在了
沒有理由相信
心臟是不死的並且將會永存
對照於靈魂來說同樣適用
即使有個非現實的靈魂是我的一部份
我們並沒有任何理由去相信靈魂是被循環利用的基本組成部份之一
我們並沒有充分理由來斷定靈魂是在我被組裝起來之前就存在了會被循環利用
並且在我解體後依然存在
這個觀點也不能輕易相信
柏拉圖下面一個論證就試著說服我們
有理由相信靈魂原來就是存在的
這個論證被稱作「回憶論」
如果我們熟識某人,之後你看到某人的照片時,就算不是特別像
但足夠讓你想起她的一張照片時,你立刻就會回想起關於一切
真正完美的東西,但在現實世界中我們找不到
但是我們可以藉由近似完美的東西聯想到真正完美的東西
我們看到了某種程度上的美麗,會讓我們回想起完美的美麗
之後柏拉圖又說
如果你需要能回憶與聯想起某個的東西(的前提)
我必須已經熟悉某個的東西了
但這輩子根本沒有見過,所以這些應該是這輩子之前發生的。
因此
柏拉圖說
思考我們認知理念的過程能讓我們意識到
靈魂肯定在人誕生前就存在,它在柏拉圖式的天堂界裡直接認知
直接與之交流,直接瞭解這些型相,既然不是這輩子發生的,那麼就肯定是以前發生的。
反論
難道真的說為了想像一條完美的直線,我必須在某處直接碰到,並直接瞭解一條完美的直線嗎?
難道這輩子遇見其他的東西,不足以讓我推論到一條完美的直線?
就算靈魂在人出生前就存在,這並不能說明它在肉體死亡後依然存在
- Feb 01 Wed 2012 00:50
7 靈魂永生與否的論證 柏拉圖(二)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