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圖這裡提出的所謂的回憶論來說明
靈魂在我們投胎之前就已經存在了
並且試圖結合循環論說明死後靈魂是存在
但是這樣並不能說明 死後靈魂是不朽的
因此柏拉圖又提出另一個論點『精簡論』
討論怎樣的東西才不會被損壞(不朽)
並導引出靈魂不能被摧毀的結論
回憶論
儘管在我們所熟知的現實世界裡面沒有絕對的完美,但像近的事物卻讓我們聯想到,那我們是怎樣能聯想到的呢?那一定是我們以前有見過。 來說明說明靈魂必須先於肉體而存在。
但反論是 可能我們只是此生才開始認知這些型相,在接觸並見識了這些型相後,它們會驅使我們的心靈或靈魂去認知它們,不一定是在出生之前。
柏拉圖的著作裡最引人入勝的是,當你剛要反駁他的觀點時
他會先幫你想好,沒錯,回憶論的確是不足以支持靈魂不朽
柏拉圖的下個觀點是一個很有趣的觀點
精簡論
討論什麼樣的東西會消散會被摧毀
前提一、只有合成的事物才能被摧毀
可以被摧毀的東西都有「部份」,它們是合成的像是紙、身體...
前提二、只有會改變的事物才是合成的
前提三、無形的事物不會改變
柏拉圖型相,比如說數字3。數字3是不能被摧毀的,而且他是無形
導出次級結論四、無形的事物是不能被摧毀的
前提五、靈魂是無形的
得結論六、靈魂不能被摧毀
但是在書中柏拉圖是以靈魂很難很難被摧毀,這樣限定的結論
引起了書中另一個人的疑點很難被摧毀不代表不朽
但是柏拉圖並沒有對這個問題做解釋
西米亞司提出了另一個質疑,直接反駁
我們不應該下結論說,靈魂是或幾乎不可摧毀的或者其他的結論
他給出了能被摧毀但無形的事物的例子,音樂。他開始討論音樂,由絃樂器演奏出來的音樂
音樂是無形的,但是可以透過破壞樂器的來摧毀音樂
所以結論四是不對的
但奇怪的是,蘇格拉底並沒有以他應有的正確的方式對這一點做出回應
像是直接跟我們說音樂是有形來反駁一下
相反,蘇格拉底花費了很多時間在討論靈魂是否真的像音樂一樣這個比喻,探討心靈和軀體之間的關係,與音樂和豎琴的關係是否類似,並沒有回答我們的疑問
討論結論四、無形的事物是不能被摧毀的
我們給無形下三個的定義
一、第一種可能-不能被看到
二、第二種可能-不能被察覺到 (五感官)
三、無形的又一種可能概念--不能被探測到
當如果無形的定義是在第2種的話
那麼音樂的例子就不再是反例了,因為我們可以感受到音樂
雖然這樣但並不代表結論四是對的,
像是我們還可以舉出電波當例子,它不能被五感官感受到,但是我們可以把電波給摧毀掉
也許我們必須要用第3的定義 -- 不能被探測到
來說明,這裡電波就不再是反例了,因為我們可以用收音機探測到
但是有趣的是
如果我們承認用第3的定義,那麼第五前提靈魂是無形的就矛盾了
靈魂變得不是無形的了!
因為我們可以依靠身體與靈魂的連結來測知靈魂,就像是我們可以用收音機來知道電波的存在
因此
這個精簡論論點,
為隨著我們深入思考,我們的結論是-它不成立。
- Feb 13 Mon 2012 00:45
8 靈魂永生與否的論證 柏拉圖(三)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